热门推荐
安吉龙山“越”讲堂①|为什么说安吉龙山源区域是“越文化发祥地”?
2025-09-09
所属分类:陵园新闻
龙山源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,是天目山北麓与太湖平原南缘的地理过渡带。这片被群山环抱、水系交织的土地,见证了古越文明从聚落萌芽到王国治理体系的完整发展历程。
龙山源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境内,是天目山北麓与太湖平原南缘的地理过渡带。这片被群山环抱、水系交织的土地,见证了古越文明从聚落萌芽到王国治理体系的完整发展历程。
我们已无法复刻70万年前安吉龙山源地区山川的模样,但可藉由安吉古城的各类考古发现,遥想那千年间沧海桑田的文化历史进程,剖析龙山源地区何以成为“古越文明的摇篮”。
天目山北麓溪谷平原地带为早期人类提供理想栖居环境,西苕溪及其支流构成的水网满足饮水和灌溉需求,还是连接太湖流域与浙江内陆的通道。考古证据显示,7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,安吉上马坎遗址作为"浙江旧石器文化遗址考古第一点",揭示了远古人类在此狩猎采集的生活方式。
至新石器时代晚期,沿苕溪中游形成以“安乐遗址”和“芝里遗址”为代表的中心聚落。2013年发掘的大庄遗址表明聚落开始有功能分区,商周时期,龙山源地区社会复杂化显著。三官商墓和上马山西周墓地显示,距今3000年前后苕溪河谷平原形成有等级差异的社会结构。
值得注意的是,春秋战国时期龙山源地区聚落呈现“鲜明的越文化特征”。与中原盛行青铜礼器不同,这里贵族墓葬随葬品以印纹硬陶和原始瓷器为主。八亩墩陪葬墓陶器组合有越式风格,装饰纹样为几何图案。“重陶瓷轻青铜”是越文化区别于中原文明的重要标识。
安吉古城的兴建标志该地区从散居聚落迈向城市文明。考古显示,安吉古城始建于春秋中晚期,平面略呈方形,东西长600米,南北宽550米,总面积33万平方米。城墙用分层夯筑法,外侧设有宽10 - 15米的护城河,形成双重防御体系。西城墙下叠压战国早期文化层,表明该城可能历经多次扩建。
作为“越国西北边疆的军事要塞”,安吉古城选址具有战略考量。西连楚地,北达吴国核心区,南往越国腹地。越灭吴后,此地成越楚对峙前线,越国在此建防御严密的城邑。考古发现的军工遗存及城墙加固结构,就可彰显其军事属性。